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正文

通识选修课程《项目式写作》课程组师生开展校内教学实践

发布时间:2025-04-11文章来源: 浏览次数:

近日,《项目式写作》许院故事、手艺河南、新媒体写作三个课程组师生在校内开展教学实践,通过走访学校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、钧瓷文化艺术馆以及河南省微纳米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,挖掘许院故事、寻找河南印记,在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中,汲取写作素材与灵感。

教学实践开始前,课程负责人钟伟平为现场学生进行了导入讲解。她鼓励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材料的基础上,结合走访内容,认真观察、独立思考,以全新维度发现实践过程中的许院故事和河南印记,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素材,寻找可能的写作角度,为后续写作积累鲜活内容。

在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,师生们跟随讲解员的介绍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农耕文化之旅。馆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传统农耕器具和生活用具,农事耕作、炊事饮食、家居生活、工匠技艺等场景雕塑栩栩如生,生动再现了往昔的农耕生活。走访过程中,师生们认真聆听讲解,不时驻足观看、拍照记录,沉浸式感受中原地区传统农耕文明的独特魅力。

在钧瓷文化艺术馆,师生们邂逅窑变之美,领略钧瓷艺术魅力。通过馆内展品、图文展示和讲解员的介绍,师生们了解了钧瓷的历史渊源、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,见证了钧瓷从诞生到发展的辉煌历程。除了传统的钧瓷器型,大家还欣赏到了许昌学院学生创作的创新钧瓷作品,这些作品大胆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和年轻人的独特视角,展现出钧瓷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。

在河南省微纳米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,师生们探访钧瓷艺术与纳米材料科学跨界融合的创新成果。跟随实验室老师的介绍,师生们了解了学校“纳钧”团队背后的研发故事,感受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科技发展之间的交叉碰撞,感悟青年一代在新时代发展中的使命与担当。

据悉,校内教学实践活动是《项目式写作》课程“课堂讲理论、校内小实训、校外大实践”教学组织的一部分,旨在引导学生到一线“现场”感知第一手素材,通过营造真实场景,让学生在知行合一的课程设计中了解写作、学会写作、爱上写作。(图片由《项目式写作》课程组提供)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宋延生